大数据时代下的律师生存与发展
——谈参加律师“高级研修班”的心得体会
广东踔厉律师事务所 陈志忠
2015年8月30日下午,第三期广州律师事务所主任管理合伙人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下称“高级研修班”)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结业典礼,为期两个月的高级研修班结束了。但是,我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平静下来,脑子里依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才管理”、“业务营销”、“大所”、“小所”……等等概念。
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与司法体制改革齐头并进的时代,作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该如何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上岸”是律师们谈论话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这反映了律师、尤其是中老年律师对律师行业的一种无奈心态。“上岸”已经成为成功律师的良好结局,也是为数众多的中青律师的向往。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到了,司法体制改革也揭开了序幕,律师业的激烈竞争与市场的部分开放,让无数的律师深深地感觉到无形的执业压力。律师业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发展?是拼搏还是转行?是“上岸”还是继续谋求发展?不能不说是困扰着大量律师的现实问题。
通过这期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我觉得收获非凡。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律师应该如何生存与发展。就此说说我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新时代的技术是新的,但是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没有改变。遵守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仍是律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高科技术如何运用于实践,或者直接运用于我们的律师业,例如,“优步”设想的“优步律师”、高老师所创立“易法客”、“点睛网”的刘卫老师主导的律师事务所合并,还是不少律师实践中通过互联网所做的各种业务拓展,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人,即律师,而律师的根本是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的是,我们作为律师应该如何做一个让当事人尊重并信服的律师。
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让不少律师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做人是为了什么?我们做律师是为了什么?显然树立正确的执业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而树立正确的执业思想的根本在于“德性”的培养与积累。所以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才是律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的核心就是“尽心尽责地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实中,许多律师本末倒置,以至于最终无法修成正果。
二、新时代的技术是新的,法律规范与国家政策也不断废改新,学习专业知识仍是我们律师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我们只看到律师业的竞争在于业务,而内在的竞争在于自我的竞争,新我与旧我的竞争。当我们忙于业务开拓、忙于案件处理的时候,有多少时间再去静心学习,去了解真正包围我们的众多的“新法规”、“新政策”、“新理论”、“新实践”……特别是执业时间较长的、现在看来比较成功的律师,有不少人只停留在靠经验、靠关系“吃饭”,进而与年轻律师之间产生思想与行为的碰撞,形成阻碍律师业发展的鸿沟。
新时代更是一个激流奔腾、波涛汹涌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原地踏步,律师业一样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进步首先是必须学习,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名律师在新时期所具备竞争力的大小程度,决定了他是否拥有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新时代的技术是新的,我们必须要学、要跟进,否则就会落后于历史的潮流。
互联网+、大数据不仅是概念,已经在实践中盛行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与律师业相结合,是新时期我们律师生存与发展的新挑战。我之所以把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作为律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把业务技能作为律师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因为在互联网+与大数据并进时代,“无德律师”和“无能律师”会“死”得更快、“死”得更惨。互联网上的一个负面信息也许可以决定一名律师或一个律师事务所能否继续在律师业的存在。
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更有利于我们的管理、宣传与业务的拓展,也更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发展。我们不可能躲在社会的角落,继续做着自己的美梦,享受所谓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迷信新技术,技术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人。律师业的最大特性在于律师的脑力劳动,这是目前新技术无法逾越的障碍。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只不过是新时期的新工具,我们只可用,而不能依赖。我认为,律师的头脑才是影响律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综上所述,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本来已经让律师举步艰难,新时代律师生存与发展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也无须过于悲观。只要我们练好两个“内功”,运用好新技术,我们不但能够站稳脚跟,还能开创中国律师服务的新时代。